数智化转型:企业升级之路

978-7-115-60739-3
作者: 张良友
译者:
编辑: 张涛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介绍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时代背景、数智化要义、数智化基石、企业数智化转型案例,以及数智化转型的风险和未来展望等内容。 本书既适合希望了解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整体方法与路径的读者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实际参与者的参考用书。

图书摘要

版权信息

书名:数智化转型:企业升级之路

ISBN:978-7-115-60739-3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数字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您购买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书仅供您个人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传播本书内容。

我们愿意相信读者具有这样的良知和觉悟,与我们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如果购买者有侵权行为,我们可能对该用户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该帐号等维权措施,并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编  著 张良友 王 鹏

责任编辑 张 涛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读者服务:

微信扫码关注【异步社区】微信公众号,回复“e60739”获取本书配套资源以及异步社区15天VIP会员卡,近千本电子书免费畅读。

内 容 提 要

本书介绍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时代背景、数智化要义、数智化基石、企业数智化转型案例,以及数智化转型的风险和未来展望等内容。

本书既适合希望了解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整体方法与路径的读者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实际参与者的参考用书。

对本书的赞誉

企业“数智化转型”既不是喊一句口号、添加一些设备、购买一些软件就可实现的,也不是“数字化”的延伸,而是在不断加强“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工智能算法,使管理者能够从管理的细节中“跳”出来,从而帮助管理者在更高的层面专注企业的发展。因为加入智能算法,所以,“数智化转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颠覆性的“革命”。只有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深入了解,而且对智能化也有一定了解,企业才能实现“数智化”,“数智化”才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数智化”是否真的能在转型后的企业中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可量化的衡量指标,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数智化成熟度模型”,用于衡量企业“数智化”发挥的作用,更好地指导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本书通过剖析若干实例,给予企业管理者启发与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纬民

人工智能引起的科技革命正逐步或已经改变社会的各方面,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管理者把人工智能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就是“数智化”转型的一个表现。本书从企业经营管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新形态两个方面对企业的“数智化”进行论述,并给出评价“数智化”程度的指标,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之路。

恒生电子总裁 范径武

作为“两化融合”的下一个阶段,“数实融合”势必会使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之路上加速前进。结合当前的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新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完成数智化转型的基础建设,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条件,同时也为“灯塔工厂”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端到端全产业链降本增效的目标。本书阐述了数字经济与企业数智化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地建设方案和方法论以及风险分析等,给从事“数智化”转型的企业管理者提供帮助。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张刘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数智化”转型不仅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数字经济上,而且需要管理者转换思路。本书率先提出企业“数智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为企业的转型提供了量化工具,全面分析了“数智化”的背景、政策、内涵、技术、风险、路径以及参考案例等。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陈向群

本书从技术、组织、社会、生态多方面阐述了数字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对生态旅游、数字乡村、数字文旅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浙江大学教授 严力蛟

文旅行业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的信息,仅依靠人工是很难很快地从海量的信息中抽取出有效信息的,数字文旅需要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式——“数智化”管理,用智能算法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给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本书对文旅方向的数字化改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力石科技创始人兼CEO 陈海江

这是一本从实践中来、经过系统反思和总结又到实践中去的著作。本书的作者从技术、管理、产品研发的经验和教训出发,把“数智化”管理升华为“企业数智化成熟度的能力构成”,并在多个行业和企业进行了实践验证。书中简洁的“七力”图示,具象化的案例情景再现,一定会助力到您进行“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实践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 王钦

“数智化”是这个时代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大趋势,不论大型企业集团还是中小微企业,“数智化”转型是企业无法回避的必修课。在“数智化”转型大潮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进行“数智化”转型,那么企业将会被竞争对手超越。本书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企业“数智化”建设过程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为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与经验。

小米集团战略投资管理合伙人 李建滨

企业管理者利用数据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情况,并以此对企业的管理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企业管理者往往面对的是大量复杂的数据,这导致管理者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因此,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智化”转型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书作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使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数智化”内容。除此之外,作者对企业“数智化”程度给出了量化的方法,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数智化”进行的状况。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 唐文斌

当今,科技与信息的红利正在快速释放。“数智化”是这个时代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大趋势,也是大机遇。“数智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加贴近用户、了解用户,挖掘新的市场机遇,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加科学合理地决策。同时,“数智化”通过影响企业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客户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是解决企业管理和业务问题的有力工具。不论是传统行业的经营管理者,还是新兴科技创业者,阅读本书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闫建昌

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企业转型的一道必选题。为了能够答好题,企业的管理者就需要了解“数智化”的发展历史、政策背景,以及各项基础能力要求,特别是书中谈到的“数智化”成熟度评价体系。它既是企业纵向的自我评价标尺,也是横向的同业评价标准,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相信每位读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寻到自己心中的“数智化”转型答案。

渤海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 王言

如何拥抱数字化浪潮,实现数字化生存,是企业必须直面的机遇和挑战。本书紧扣时代脉搏,对企业实现数字化生存必须进行“数智化”转型的理论、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值得所有关注数字经济、欲实现“数智化”转型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一读。

金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系兼职教授

李振明

从数字化转型到“数智化”转型,是当今的时代潮流和企业不可避免的挑战。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数字经济的相关概念,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的来龙去脉。尤其珍贵的是,两位作者在业界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将这些概念在业界应用的场景、在管理上的挑战以案例的方式展开叙述与分析,给读者提供了很重要的范例。总的来说,本书是一本从技术、管理和应用角度全方位快速了解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优秀作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 孟涓涓

本书全面解读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背景,在数字化要素的基础上,直击数字化转型六大方面落地的关键问题,尤其是讲到了最容易被忽视的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变革八步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组织变革,如果企业只讲转型,没有关注变革最佳实践方法和风险,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就演变成一个灾难。本书是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指南。

紫羚云创始人兼CEO 梁育刚

数字化、“数智化”是现代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书作者总结自己多年数字化创新实践,总结企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方法,分析企业“数智化”转型案例,为在数字化浪潮中激流勇进的企业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这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交付事业部副总裁 成银乾

在当今,科技与信息的红利正在快速释放。“数智化”不仅是这个时代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大趋势,也是大机遇。面对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生活、个体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数智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加贴近用户、了解用户,挖掘新的市场机遇,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加科学合理地决策。同时,“数智化”通过影响企业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客户服务,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是解决企业管理和业务问题的有力工具。可以说,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智化为手段,将是企业走向成功之路的必然选择。对于传统行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创业者们,本书都是大有裨益的良师益友。

杭州雷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闫安

本书对“数智化”的前世今生、整体思路、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不仅针对性强,逻辑严谨,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认真阅读本书后,我相信读者会有很大的收获。

PingCAP联合创始人兼CTO 黄东旭

“数智化”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循序渐进步入“数智化”转型进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企业“数智化”转型能力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迭代的过程。本书能帮助企业更加系统地了解“数智化”转型的知识体系,帮助企业管理者找到驱动企业持续增长的新力量。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徐云程

“数智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企业战略,而企业如何实施“数智化”需要方法论的指导,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实践指南。本书作者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多家上市公司技术高管的从业经历,对“数智化”有深刻的理解。本书是作者多年经验的总结,值得每个企业管理者阅读。

北京中投企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敏红

本书立足于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从技术的视角剖析产业的变迁,能让读者深入理解企业信息化的现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

杭州北冥星眸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钱小一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标志的“数智化时代”已经到来,影响着整个商业经济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提升效率,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智化”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对整个“数智化”体系的构成和应用都有翔实的论述,值得大家阅读。

作业帮技术副总裁 罗亮

管理和战略一直都是企业管理者最需要关注的方面。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管理者都面对着“数字化—信息化—数智化”的企业战略管理和组织转型。作者从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面对“数智化”转型给出了细致分析,并且阐述了重点行业的案例。本书可作为管理者的重要参考书。

北京大禹智芯科技有限公司芯片研发VP 张晓昱

如何从现有的传统模式成功转型成“数智化”,这是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在思考的课题。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化的演进过程和发展方向,并用案例为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参考,是企业“数智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

日本NETSTARS CTO 陈斌

数字经济大潮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之路上不停探索。如何能规避企业转型升级当中的风险,提高企业数智化升级成功率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从时代背景到数智化升级当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转型理论以及案例,翔实地介绍了两位作者的各种经验。本书值得企业管理者阅读。

Apache Foundation Member 郭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万物得以互联,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满足企业以客户运营为中心的“数智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作者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对企业赋能的过程,明确了“数智化”转型的“道”与“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 李保磊

“数智化”是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必由之路,本书能让企业管理者深入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从而找到发展机会和新的增长点。

fastal创始人兼CEO 李广

针对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本书从战略管理、组织设计、营销转型、产品研发、生态协作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然后给出了具体的转型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本书还提供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行业九大转型案例,读者可以结合实际案例理解转型的理论内容。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在“数智化”转型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利用科技助力企业发展。

彩食鲜CTO 乔新亮

作者对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数字经济的组成与内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本书精选出“数智化”的一些成功案例,进行细致剖析,在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产城融合研究中心主任

谢丹夏

当前,石油化工行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完成“数智化”转型的基础建设,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条件,同时也为 “智慧化工厂”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端到端全产业链降本增效的目标。本书阐述了数字经济与企业“数智化”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落地实施方案等,是一本值得学习的参考书。

浙江远算科技有限公司兼CEO 吴健明

致   谢

此书是本人对在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十多年建设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在写作本书时,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首先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武丛对我写作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对家庭和我的照顾;感谢我的三位老师,北京大学陈向群教授、清华大学郑纬民院士、中国社科院王钦研究员,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耐心的指导和真诚的教诲;感谢我的领导,恒生电子总裁范径武、恒生电子高级副总裁王峰、旷视科技CTO唐文斌,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思路及观点;感谢我的好友,北京中投企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红、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成银乾、杭州北冥星眸科技有限公司CEO钱小一、小米集团战略投资合伙人李建滨、北京大学教授孟涓涓、Apache Foundation Member 郭炜、PingCAP联合创始人兼CTO黄东旭、日本NETSTARS CTO陈斌、杭州雷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闫安、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闫建昌、金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振明、清华大学教授谢丹夏、浙江远算科技创始人兼CEO吴健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徐云程等,他们在成书过程中给予我很多鼓励。

张良友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家人以及工作单位,他们是我的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之所在。感谢每一个指导过我、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特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徐春明先生,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行政总裁周昌先生,海南数据交易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鹏程先生,以及本书第一作者张良友先生。

王 鹏

前  言

早在人类第一次构造可编程计算机时,就可能已经在思考它能否变得智能。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并在众多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工智能引入自身工作流中,并利用它为企业赋能,企业数智化(我们可以将数智化简单地理解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新一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信息技术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整个社会经历了从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到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再到国民经济信息化,乃至社会信息化的历程,这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业务流程重构、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资源管理和资本投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其中,ERP(企业资源规划)、CRM(客户关系管理)、PDM(产品数据管理)、企业门户、EAI(企业应用集成)、SCM(供应链管理)和EC(电子商务)等领域业务新形态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学者,甚至企业管理者,开始从技术和业务层面对信息化进行了新的定义,信息化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从线下到线上的单纯转变,而是更高层次的数字化。相应地,数字化对业务元素(流程、场景、关系和员工)亦有了新的定义,不再是单纯地解决企业降本增效的问题,而是利用大数据存储、大数据计算、云存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企业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创新和突破的核心力量。

1997年,IBM公司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在正常时限的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这场“人机大战”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随后,泛在感知数据和图形处理器等计算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跨越了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知识问答、人机对弈和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突破,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机构、企业开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对战略、架构、运营、管理、生产和营销等层面进行了系统与全面的变革,甚至实现了对整个组织的重塑。数智化转型可以连接数据“孤岛”,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使传统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的生产关系转向网络系统的生产关系,决策者能实时洞察各类信息,合理配置资源,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并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大效益。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开展,企业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

本书共6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详细介绍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时代背景,阐述数智化转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第2章,沿着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的发展进程,介绍科技形态的变革过程和内容,描述科技形态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3章,详细介绍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技术手段。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

第4章,介绍企业战略理论,企业的组织、营销、产品和生态的数智化转型,以及数智化转型的落地方法。

第5章,提供企业数智化转型案例。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展示数智化转型的进展和成果。

第6章,介绍企业数智化转型的风险及其处理措施,并对数智化转型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将会了解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时代背景、数智化要义、数智化基石、企业数智化转型及其案例,以及数智化转型的风险和未来展望等内容。

本书适合下列读者阅读:

希望了解数智化,以及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整体方法与路径的读者;

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实际参与者。

第1章 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时代背景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每一次的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不断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如今,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快速创新时期,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并重塑社会治理和建设体系。

当前,我国处于大力发展新一代科技技术,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期;处于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攻坚期;更处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机遇期。发展数字经济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变革期,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且复杂的变化,各行各业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经济社会加速进入数智化时代。何为数智化?数智化是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的简称,是在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为驱动的增长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信息技术、数据两大要素的新型增长模式。

数智化转型是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无法回避的“必修课程”。在数智化转型大潮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企业不及时进行数智化转型,那么可能存在被用户抛弃、被竞争对手超越,甚至“出局”的风险。

1.1 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是顺应产业规律的客观路径,是着眼全球、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是立足国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1.1 数字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数字经济,也称新经济、互联网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的内涵要远远大于仅由互联网驱动的互联网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仅仅是指数字经济发展的早期或前一阶段,而数字经济则是信息经济的高级阶段。

2016年,G20杭州峰会达成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对数字经济的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创新、扩散与成熟,以及大规模应用,迄今为止,数字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5个典型阶段,分别是数字经济的发端、数字经济的显现、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经济1.0和数字经济2.0阶段[1]。前后阶段之间有时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主要体现的是自然递进、不断融合和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1] 引自赵立斌、张莉莉于2020年出版的《数字经济概论》。

1.数字经济的发端:1946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信息网络为主的数字化阶段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数字化的世界。这一时期的主要商业模式是芯片等硬件的生产和制造,以及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的开发,代表公司有IBM等。在数字经济起步阶段,语言、文字、音视频等诸多信息内容都被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够识别、存储、加工及传输的二进制代码。随后,从少量科研人员专用的电子技术进步衍生出全球32亿人使用的计算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从个人计算机发展到超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从科学计算应用逐步延伸至企业管理、生活娱乐,消费购物等方面。此时,人类生产、生活等经济行为的相关信息内容绝大部分都可被数字化记录,但仍然有部分信息内容不能以数字化的方式被收集、存储、加工与分析,游离在数字经济体系之外。

2.数字经济的显现: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IT与ICT为主的网络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应用,以及阿帕网(ARPANET)的诞生,标志着数字经济进入网络化的萌芽阶段,即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实时连接。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前期,随着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大量应用,以信息技术相关的软件开发和硬件制造为主体的ICT产业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兴起并逐渐在很多行业得到初步应用,这大大降低了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提升了原有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

3.数字经济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末,“数字经济”概念被正式提出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记载,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一词最早出现在1994年3月1日美国《圣迭戈联合论坛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2] 。1995年,“数字经济”概念在加拿大新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特出版的《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和危险》一书中被正式提出,书中详细论述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互联网、通信技术等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此后,数字经济才成为专业术语。

[2] 引自李长江于2017发表的《关于数字经济内涵的初步探讨》。

1991年3月—2001年3月,美国经济实现了连续120个月的持续经济增长,在当时创下了经济连续增长时间最长的纪录。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美国经济呈现了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一高两低”的高质量增长特征。美国的这一轮经济增长应归功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二进制形式构成的数字流不但改变了信息传输与人机交互方式,而且改变了商品的流通、交易与支付方式。

4.数字经济1.0:2001—2015年,数据驱动的数据化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创新,那些富含知识与信息的数据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既标志着整个经济社会进入数据驱动的数据化阶段,也标志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1.0阶段。随着数字化概念的广泛传播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主要国际组织与政府机构希望以数字经济为抓手,促进产业创新,拉动经济增长,也开始将政策重心转向数字经济,纷纷加大对数字经济研究的投入。

近些年来,我国注重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传统经济的促进作用,只不过在名称上多采用信息化、两化融合等。2015年,在国外数字经济和工业4.0等战略的影响下,我国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以通过发展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高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等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3]

[3] 引自闫德利于2017年发表的《数字经济的由来》。

5.数字经济2.0:2015年至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阶段

2015年以来,随着谷歌、百度、科大讯飞、阿里巴巴、苹果、NVIDIA等为代表的公司在语音与图像识别、自动驾驶、数字医疗等人工智能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也在多个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我国数字经济也进入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经济2.0阶段。但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商业模式还主要集中在单一的弱人工智能应用上,未来智能化技术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必将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4]

[4]  引自王振主编的《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

2016年,全球市值排名前5的公司:苹果、谷歌、Facebook、微软和亚马逊,首次全部为数字平台公司。它们的市值远超传统工业巨头。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数据快速商业化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不断加速。随着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2.0阶段,应用效果显著。

除互联网迅速发展以外,物联网及其设备也在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如数据纷争的解决、数据安全的治理、数字鸿沟的跨越、消费者和劳动者数字素养的提升等问题也日渐进入公众的视野。

1.1.2 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在美国最先得到蓬勃发展,并不断向全球各个角落渗透,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开始。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3D打印等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并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逐渐融合渗透,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持续深入,这不仅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还使数字经济的内涵得以不断拓展。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数字经济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独特性。

1.数字经济的含义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的经济形态。所以,数字经济既是一种经济社会形态,又是一种技术经济范式;既包括以非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驱动的信息经济初级阶段,又包括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驱动的信息经济高级阶段。从经济社会形态来看,在基本特征、运行规律和相关理论等维度,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数字经济有了根本性变革。从技术经济范式的角度来看,技术经济范式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内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是研究经济长波理论的基本框架,是技术范式、经济范式乃至社会文化范式的综合。

技术经济范式主要包括下列3部分内容:

① 以重大的、相互关联的技术构成的主导技术体系,构成新的关键投入,表现为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等;

② 新技术体系的导入和拓展会对生产制度、企业结构等产生影响,引发创新模式、生产模式、就业模式等的改变;

③ 新技术体系还会对社会制度结构产生影响,引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等的变革。

从技术经济范式的角度来看,从传统的技术经济范式向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动的数字技术经济范式转变成了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数字经济是在数字技术驱动下,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加速重构的新型经济形态,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数字经济的“三化”框架如图1-1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1-1 数字经济的“三化”框架

(1)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变革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通信、软件和其他新兴行业。数字产业化的稳步发展集中表现为数字技术经济范式的创新体系变革。

① 基于互联网,全球创新网络深刻重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

② 数据驱动型创新正在向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扩展,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和重要方向。

③ 网络化协同开放式创新渐成潮流。

(2)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形态变革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通过数字技术使传统产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提升,其增产提效构成了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数字化集中体现为数字技术体系对生产结构、生产制度的影响,即对传统产业组织、生产、交易等的影响。

① 数字经济“平台+生态”的组织结构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②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 所有型经济向分享型经济加速演进。

④ 交换式贸易转向统一聚合的数字经济市场。

(3)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社会形态变革

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包括利用数字技术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模式、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等。数字化治理集中体现在数字技术对社会制度结构的影响,即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政府治理体系、模式等的全面变革。

① 以集体协作、去中心化、自组织为特征的数字社会正在加速形成。

② 数字技术融合渗透促进治理体系变化。

③ 数字经济融合渗透促进就业结构变化。数字技术赋予各种职业更大的灵活性,新的职业边界逐渐形成。同时,数字技术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提升了供需匹配的精准性,促进了按需就业、按兴趣就业、及时就业。

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数字经济主要呈现四大“新”特征。

① 新设施。信息网络加快向高速移动、安全泛在方向发展,与传统电网、公路网、铁路网等深度融合,正在形成万物互联、泛在感知、空天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支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

② 新动力。信息通信技术加快向跨界融合、创新变革方向演进,在各行业、各领域深度应用,新技术经济范式加快形成,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

③ 新要素。传统经济依赖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自然资源要素,数字经济中的信息和知识则普遍以数字化形式产生、保存、传播与利用,数据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生产要素。

④ 新产业。网络应用加快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不断涌现,融合型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平台化、生态化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加速形成。

2.数字经济的特征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无论是从基本特征、规律性特征方面,还是从发展特征方面,数字经济都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独特性[5]-[6]。在综合多方主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分别从上述3个特征方面予以阐述。

[5] 引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17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6] 引自王振主编的《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

(1)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

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包含以下8个方面。

① 数据资源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

与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一样,数字经济也需要生产要素和相应的基础设施与之配套,但每一次经济形态的重塑与社会形态的变革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又赖以发展的生产要素。由于数字经济下的很多要素都需要数字化,因此数字经济又不同于前两种经济形态,数据成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生产要素。如同土地和劳动力为农业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资本、技术、矿产、物资为工业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一样,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为富含知识与信息的数据资源。随着,数据驱动创新向科技研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扩展与渗透的速度不断加快,渐渐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和重要方向。

② 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活动与传统工业经济下的经济活动更多架构在以铁路、公路和机场为代表的物理基础设施之上一样,推进与实施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与之配套。不同的是,数字经济下的基础设施既包括宽带设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专用型数字基础设施,又包括增加了数字化组件的传统基础设施或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物理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后的基础设施,即混合型数字基础设施。例如,数字化停车系统、数字化交通系统、数字化监测系统等。这两类基础设施共同构成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

③ 数字技术进步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循序渐进的平稳向前,技术的进步和变革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跃迁式发展的核心动力,如蒸汽机引发了工业革命,ICT引发了信息革命,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以及日新月异的创新进步,必将引发数字革命,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不竭的动力。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加速进步和不断突破创新,在推动已有产业生态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孕育出更多新模式与新业态;人工智能、自动驾驶、3D打印等数字技术正在与智能制造、量子计算、新材料、再生能源等新技术以指数级速度融合创新、整体演进和实现群体突破,不断强化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着数字经济持续创新发展,全面拓展人类认知和增长空间[7]

④ 数字素养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新要求。

就像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下某些职业与岗位对劳动者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要求一样,数字经济下的职业和岗位也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数字素养。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向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不同于传统经济下的文化素养要求只限于某些职业或岗位,对多数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则基本没有要求,数字经济下的数字素养甚至有可能会成为所有劳动者和消费者都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特别是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上,谁具有较高的数字素养,谁就拥有突出的数字技能和专业技能,从而脱颖而出[8]

[7] 引自马化腾等人编写的《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2017年出版)。

[8]  引自欧阳日辉、孙宝文于2017年发表的《数字经济: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新引擎》。

根据欧盟委员会于2015年发布的《欧盟数字技能宣言》的相关内容,目前各国(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数字人才不足的问题,众多公司都纷纷表示很难找到同时拥有专业技能和数据分析才能的人才。此外,数字素养被联合国认为是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如果劳动者不具备数字素养,那么将很难胜任未来的工作,更不可能在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如果消费者不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那么将很难在市场上识别、购买到满意的产品,更别谈正确、方便地享用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了,或许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文盲”。可见,数字素养将与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一样成为未来劳动者生产与消费者消费时必备的基本素养,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要基础[9]

[9]  引自腾讯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于2017年发布的《数字经济白皮书》。

⑤ 数字经济平台生态成为数字经济下的主流商业模式。

根据阿里研究院联合德勤发布的《平台经济协同治理三大议题》报告,截至2017年7月,全球十大平台经济体(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Priceline、百度、Netflix)的市值已经超过十大传统跨国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埃克森美孚、强生、摩根大通、通用电气、富国银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宝洁、雀巢、沃尔玛)。不仅如此,全球大部分大型互联网公司也都采取平台的模式。特别是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动力支撑下,共享经济、众包、众筹、众创等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纷纷涌现,与之相关的大型企业也都采取平台的模式。平台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为依托它生存的大量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与土壤,推动着数字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数字经济平台具有以下3个特点:

平台生态化成为数字经济下产业组织的显著特征;

数字平台组织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价值创造与汇聚;

数字平台推动价值创造主体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⑥ 数字产业的基础性、先导性特征突出。

在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进程中,总有一些率先兴起、发展迅速、创新活跃、外溢作用显著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引领带动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与交通运输产业、电力电气产业和信息产业分别成为以蒸汽技术、电气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3次科技革命中推动产业变革的基础先导产业类似,集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数字技术的数字产业成为驱动数字经济革命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数字产业的基本特点就是持续动态创新,它不但引领带动作用强,而且其强大与活跃的创新能力更是获取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受此驱动,数字产业也成为一些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领域。目前,全球数字产业在经历早期快速扩张后,已经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并成为支撑全球各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⑦ 多方融合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以及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日益融合等多方面融合,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经济社会逐渐从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阶段过渡到数字经济阶段,人类经济活动空间不断从物理空间转移到虚拟网络上,而随着传统行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经济活动又从线上、网络上不断向线下、实体空间扩展。随着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日渐融合,整个经济发展空间也得以不断提升。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伴随历次科技革命,先导性产业最先兴起,但其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日趋减少,而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逐渐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成为历次科技革命的“铁律”。如今,在数字技术革命与数字经济发展阶段,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改造、创新,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产出增长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要素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日益融合。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之前的网络世界不再只是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的虚拟映像,而成为人类面临的实实在在的新的生存空间与“主战场”。同时,数字技术与物理世界的融合也使得现实物理世界的发展速度逐渐向网络世界靠近,甚至逐渐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物联网技术与数字平台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多功能传感器、可穿戴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的日益普及,人类经济社会进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万物互联时代。在此基础上,随着无人驾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强调人类、机器和物理世界有机协作的信息物理生物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经济活动空间,还实现了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无缝衔接与交互,使人类逐渐走进一个网络世界、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三者互联互通的“新世界”[10]

[10] 引自曹寅于2015年发表的《CPS时代的能源和工业大融合》。

⑧ 多元协同数据治理成为数字经济中的核心治理方式。

数字经济2.0体现为一个由平台、企业、消费者等参与,主体更加多元的去中心化的复杂生态系统,线上与线下、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以及跨行业与跨地域出现的新老问题不断汇聚,这就要求过去仅依靠传统的集中单向、侧重控制的封闭式监管的社会治理模式逐渐向多元参与、侧重协作、开放协同的数据治理方式转变。

(2)数字经济的规律性特征

虽然目前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正从成长期逐渐过渡到成熟期,许多规律性的特征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需要我们在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挖掘,但许多学者已总结出关于网络经济和传统经济的种种不同的特点与特征[11-13],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经济的规律性特征加以简单描述,这主要包含以下8个方面。

① 数字经济是昼夜不停运作的全球性经济。

由于信息与数字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因此,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经济活动很少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运行。而且,信息与数字网络、数据的全球流动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全球各地的地理距离变得不再关键,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到最小,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地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随着商品、服务与资本全球流动的放缓,数据全球流动速度不断加快,数字经济逐渐成为主导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14]

[11] 引自乌家培于2000年发表的《网络经济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12] 引自王健伟、张乃侠编写的《网络经济学》(2004年出版)。

[13] 引自刘培刚编写的《网络经济学》(2011年出版)。

[14] 引自赵立斌、张莉莉于2020年出版的《数字经济概论》。

② 数字经济是去中介化的虚拟经济。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日渐扁平,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便捷地进行直接联系与沟通,除某些交易因其复杂性而需要专业经纪人与信息服务中介以外,根本不需要过去的分销、批发与零售等中间环节。另外,数字经济是虚拟经济,是在数字技术下由数字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与网络下的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对应、并存、相互促进。经济的虚拟性主要是指转移到线上网络空间的经济活动的虚拟性,而并不是指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形成的真实的虚拟经济。

③ 数字经济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开放经济。

在工业经济时代,价值创造主体通过上游采购原材料,中游加工生产,下游出售最终产品和提供售后服务,形成了线性价值增值链,每个价值增值链上的竞争对手越少,利润越丰厚,企业的目标是打败竞争对手。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是新兴平台企业,还是传统转型企业以及依托其生存的各类中小微企业都是相互依赖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者。平台主要采取开放策略,构建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以增强平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依托平台的企业之间虽存在适度竞争,但也主要是交易协作与共同创造价值的关系,合作远大于竞争。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再体现为自然资源的占有或可供利用的资金的多少,而是主要依赖于通过相互合作共享更多富含信息和知识的数据。只有相互协作,企业的活力与应变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④ 数字经济是速度型经济。

数字经济成为速度型经济,主要是由数字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的。企业如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规模经济,就会越来越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节奏的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创新周期因此缩短,企业竞争逐渐成为一种时间上的竞争。无论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还是生产服务型企业,企业如果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在第一时间把纷繁复杂的数据变为可供企业决策、生产的知识与信息,就能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订制需求(如订制服装和快递商品)。因此,数字经济将是兼重速度和质量的经济。

⑤ 数字经济是持续创新型经济。

数字经济源于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属于技术与研发密集型经济,需要注重教育培训、研究开发,否则它就不能称为新经济。但数字经济又超越了数字技术,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组织环境、制度环境、管理观念与激励机制,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有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与观念创新等的配合[15]

另外,数字经济是持续创新的经济,否则其新经济的“新”也就难以为继了。例如,某个国家的移动支付发展得不好,但如果它能开发一张集众多信息(如医保、个人基础信息等)于一身的卡,企业只要扫描一下这张卡,不但可以方便地进行身份识别,而且可以快捷地进行移动支付。更进一步,利用更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企业在不使用实体卡的情况下,就能识别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进行移动支付。因此,数字经济不但需要创新,更需要及时抓住每一次创新“风口”持续创新,才不会被后来的创新“淹没”。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永葆活力。

[15] 引自乌家培于2000年发表的《网络经济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⑥ 数字经济是注意力经济。

数字经济下每个人都置身于巨量信息的包围之中,企业只有独树一帜,才能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力,博取更多关注,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故而涌现出许多新商业模式,如按付费的多少决定搜索到的商品、服务、企业和其他内容的排名的竞价排名模式,排名越靠前,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度就越高,潜在的商业价值就越大[16]。这些新商业模式通过争夺注意力,实现变现。

[16] 引自江小涓于2017年发表的《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

此外,数字经济下的各智能互联及数字平台,如今日头条、58同城、大众点评等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抓取、记录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进而分析出用户的行为特点与需求。只要用户曾经在网络上搜索或关注过某方面内容,相关平台就会记录并据此向用户智能“推送”类似的本地化的可方便获得的个性化服务,精确地实现内容传输与受众注意力的匹配,以在碎片化信息过载的数字经济环境中,对大量信息进行过滤和选择,满足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的需求,进而赢得市场和创造更多的价值。

⑦ 数字经济是传统边界日益模糊的经济。

在传统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泾渭分明的。企业只有通过层层组织沟通结构构建起明显的企业边界与社会区隔,才能比竞争者获取更多的消费者需求信息,进而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不同行业之间,由于存在明显的行业边界,以及技术和市场壁垒,而变得难以跨越。与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下的供给与需求经济活动有明显的区分,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有非常明显的界限不同,数字经济下,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个人、企业、社会,甚至国家层面的传统边界都日渐模糊,出现了更多的产销一体化与无边界组织。

⑧ 数字经济是普惠化的经济。

在数字经济2.0阶段,无论是在科技、金融领域,还是在贸易领域,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传播信息、交流沟通、发表评论、经商创业、共享数字经济带来的好处,这就是数字经济“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普惠化特点。

(3)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征[17]

数字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些独特之处,本书主要从要素变革、结构变革、组织变革和治理变革4个方面进行介绍。

[17] 引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编写的《数字经济概论:理论、实践与战略》(2022年出版)。

① 要素变革。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必然催生也必须依赖新的生产要素。如同农业经济时代以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时代以资本和技术为新的生产要素一样,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特别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引发数据爆发式增长。迅猛增长的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基础性的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数据存储和计算处理能力飞速进步,数据的价值创造潜能大幅提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如今人类产生的绝大多数信息都以数字格式存储、传输和使用,数据计算处理能力也提升了上万倍。数据开始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推动人类价值创造能力发生新的飞跃。由网络所承载的数据、数据所萃取的信息、信息所升华的知识,正在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新的驱动力、商品服务贸易的新内容、社会全面治理的新手段,带来了新的增值点。更重要的是,相比其他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具有的可复制、可共享、可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打破了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② 结构变革。

在每次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中,总有一些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它们率先兴起、创新活跃、发展迅速、外溢作用显著,引领带动其他产业创新发展。与交通运输产业和电力电气产业成为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推动产业变革的基础先导产业类似,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信息产业早期快速发展,现今发展渐趋平稳,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纵观产业革命的历史,先导性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日益减少,通用技术与产业融合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空间。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从消费向生产,从线上向线下拓展,催生了O2O、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了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带来的全要素效率提升,加快了传统动能改造的速度。传统产业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价值增长和效率提升,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③ 组织变革。

平台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协调和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组织,是价值交换和价值汇聚的重要市场。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新主体快速涌现。商贸、生活、交通、工业等垂直细分领域平台企业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加快平台转型。传统IT企业向平台转型,如微软公司于2016年并购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将微软自身的IT技术优势与平台融合,打造更为互联、更加智能的生态系统。传统制造企业也开启平台化转型,如传统建筑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大力开发“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以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平台推动产业组织关系从线性竞争向生态共赢转变。在工业经济时代,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传统企业从上游购买原材料,加工后再向下游出售成品,这是线性价值创造模式。企业经营目标是打败竞争对手,并从上下游企业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平台中,价值创造不再强调竞争,而是通过整合产品和服务供给者促成他们之间交易协作和适度竞争,共同创造价值,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这表明平台在本质上是共建共赢的生态系统。在发展中,无论是新兴平台企业,还是传统转型企业,都广泛采取开放平台策略,打造生态系统,以增强平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不断从网络空间向实体空间扩展边界,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积极开拓线下新“领地”。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全球信息网络代表企业正在加快战略布局,大规模向实体经济扩展。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加快从线下向线上延伸,获得发展新生机。

④ 治理变革。

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治理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从过去政府单纯监管的治理模式正在加速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方式转变。数字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海量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发展常态,跨行业、跨地域竞争日趋激烈,导致新问题层出不穷,老问题在线上被放大,新老问题交织汇聚,仅依靠政府监管难以应对。因此,将平台、企业、用户、消费者等数字经济生态的重要参与主体纳入治理体系,发挥各方在治理方面的相对优势,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方式,已成为政府治理创新的新方向。平台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协调和配置资源的基本单元,对平台上的各类经济问题有治理责任和义务。所以将平台纳入治理体系,赋予其一定的治理职责,并明确其责任边界,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数字经济时代,激发用户和消费者参与治理的能动性,形成遍布全网的市场化内生治理方式,可以有效应对数字经济分散化、海量化的治理问题。

1.1.3 数字经济的组成与结构

在数字经济的体系架构中,数字经济因素构成和数字经济层级体系相互关联,数字经济的不同层级与数字经济的因素构成存在对应关系[18]

[18] 引自赵立斌、张莉莉于2020年出版的《数字经济概论》。

1.数字经济因素构成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的相关内容,要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在发挥好数据等要素的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数字技术与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随后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改造创新,并建立起有效保证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发展的更有效的市场和更有为的政府的保障框架,进而不仅促进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还使整个经济社会进一步转型升级。因此,数字经济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生产要素组合、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环境。

① 生产要素组合的关键作用。无论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都有推动其发展的某种或某几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组合。例如,土地与劳动力为农业经济下的主要生产要素组合,资本、劳动力为工业经济下的主要生产要素组合,数字经济下的主要生产要素组合为富含知识和信息的数据、数字技术与数字基础设施等。随着数据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创新、数字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数字经济也不断向更高的发展水平迈进。

② 数字产业及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如前3次产业革命中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信息化等技术变革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与繁荣一样,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正推动着数字经济不断升级。在数字经济下,由于市场环境存在更多的外部性、正反馈作用,因此,只有那些能够解决消费者痛点、满足市场需求的更新的数字技术与数字技术产业,才能成为受众多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对象。而且,随着民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数字技术及其相关产业也需要不断演进、升级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与满足市场需求,否则就会被淘汰[]。数字技术与数字产业构成数字经济的基本内容,但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对传统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改造与提升,以及数字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随着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作用、带动作用的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在不断向更高级形态演进。

③ 制度环境的保障作用。数字经济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经济,更有效的市场管理制度能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更加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场制度在数字技术升级、换代与创新中的作用巨大,不仅可以激励企业充分竞争、打破垄断,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共同协作,使数字经济的普惠与包容特征得以充分展现。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相关的调节,既不能越位,又不能缺位。纵观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进程,那些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制定前瞻性政策与战略指导框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财税优惠、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指导等制度支持的部门可以充分激发企业投资数字技术研发的热情,能够更好地发挥数字产业及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富含知识与信息的数据、数字技术与数字基础设施要素组合的关键作用,并通过更高效的市场制度环境激励营造促进数字技术快速迭代与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2.数字经济层级体系

综合前面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数字经济体系的具体层级大致可以分为:数字技术与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数据层;建立在支撑层和数据层之上的商业层;以及为整个体系制定治理规则和进行制度安排的治理层[19-22]

[19] 引自邓龙安、徐玖平于2007年发表的《技术范式演进与企业边界变动的动态变化研究》。

[20] 引自阿里研究院于2017年发布的《数字经济2.0——告别公司,拥抱平台》。

[21] 引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17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22] 引自王振主编的《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

(1)支撑层: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

数字经济体系中的支撑层是以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移动智能终端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与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3D打印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通过融合应用,为上层数据获取、商业活动开展与数字经济治理提供支撑的基础层级。

(2)数据层: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据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数据需要在支撑层中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先借助数字技术,从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收集,并经过网络传输到云端的大数据平台,再进行存储、整理、筛选、加工、分析和共享,最后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相关算法才能上升为知识与智慧,指导行业生产实践,进而实现它在不同业务场景的应用价值。如同石油和煤等自然资源为工业经济时代的重要能源一样,物理世界在虚拟空间的客观映射的数据则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人类自己创造的可再生、可反复多次被多人同时使用的“新能源”。未来,随着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万物互联的海量数据都会被记录、存储、整理、加工、分析并产生更大的价值。

(3)商业层:商业活动

商业层是建立在支撑层和数据层之上的层级,包含不同产业的商业活动,既包括数字产业的发展,又包括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数字经济下催生出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以及这些活动对相关产业、组织结构与就业方式的影响等。

(4)治理层:数字经济治理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与之相关的新问题不断出现,传统的工业经济下的治理体系在数字经济下的新问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数字经济下以巨型平台为依托,依靠其生存的海量中小微企业之间主要是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即使是巨型平台,它们之间也需要一定的合作,这与传统工业经济下企业之间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存在本质的不同。因此,原来传统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利益格局将面临深度调整,原来传统经济下的集中统一监管方式将被更新的协同监管替代,原来传统工业经济下的治理领域也将向更新、更重要的治理领域转变。关于数字经济的治理,无论是在治理原则、治理领域方面,还是在治理方式上都与传统工业经济有所不同,由此,必然产生适应数字经济的具有普惠、共享、协同等特征的普惠治理规则和促进共享的治理原则,以及基于数据的协同治理方式。

总之,数字经济体系中的不同层级与数字经济的因素构成存在对应关系,支撑层和数据层与数字经济因素构成中的生产要素组合对应;商业层与数字产业及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带动对应;治理层与数字经济制度环境的保障对应。

1.1.4 数字经济发展新态势

在全球经济缓慢、曲折的复苏进程中,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广泛渗透,在持续催生新兴产业的同时,不断激发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数字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新态势[23]

[23] 何伟、孙克、胡燕妮、张琳和续继编写的《中国数字经济政策全景图》(2022年出版)。

1.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

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各国(地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当前,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增长动能减弱,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背景下,各国(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依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数据,2018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2.34万亿美元;中国依然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地位,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73万亿美元;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列第三位至第六位,分别为2.4万亿美元、2.29万亿美元、1.73万亿美元、1.16万亿美元;韩国、印度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加拿大、巴西、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了1000亿美元。

(2)各国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数据,2018年,英国、美国、德国数字经济在GDP中已占据主导地位,英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1.2%,美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0.2%。德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0.0%。韩国、日本、爱尔兰、法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7.2%、46.1%、43.0%和41.6%,位列第四位至第七位。新加坡、中国、芬兰、墨西哥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30%。

2.数字经济增长动力强劲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纷纷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算的背景下,持续高速增长的数字经济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带动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了巨大力量。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数据,2018年,在所测算的47个国家(地区)中,各国(地区)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各国数字经济增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4],各国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贡献较大。

[24] 名义增速:一种没有剔除物价影响的增速。

1.2 数字经济政策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构成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世界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区别于其他产业形态,数字经济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不但能与三大传统产业深度结合,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这三大传统产业,将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数字经济政策的制定体现出较强的产业扶持和生产要素培育的发展趋势。

1.2.1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政策

多数发达国家较早地认识到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因此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起步较早。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对数字经济的战略布局相对滞后,多数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才开始着手布局相关战略。尽管发展中国家发展数字经济起步较晚,但已经积极规划布局数字经济,并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力求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实现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本节介绍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印度的数字经济政策[25]

[25] 何伟、孙克、胡燕妮、张琳和续继编写的《中国数字经济政策全景图》(2022年出版)。

1.美国数字经济政策

美国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保持经济繁荣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陆续出台了《数字经济议程》《美国创新新战略》《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智能制造振兴计划》《美国国家网络战略》《数字贸易与美国贸易政策》《数字政府战略》等政策。注重普及数字经济理念,全面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推进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强化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推进数字政府治理进程,提升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① 全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2015年,美国发布了《美国创新新战略》,对构建创新新战略进行了描述,强调政府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继续将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增长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2016年6月,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在数字经济中实现增长与创新》,将数字经济与创新相结合。

② 推进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从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入手的。2016年,美国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先后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2018年3月,美国发布了《美国机器智能国家战略报告》,提出六条关于国家机器智能的策略,旨在通过对产品研究与开发的长期资金支持,促进机器智能技术安全发展。

③ 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2016年,美国发布了《智能制造振兴计划》,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创新技术,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

2.欧盟数字经济政策

欧盟相继出台了《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欧盟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合作宣言》《人工智能协调计划》等政策,通过积极建立数字单一市场,促进数据保护与开放共享的协同发展,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重视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与应用,着力构建公平、开放的数字经济环境,保证数字经济的规范发展。

3.日本数字经济政策

日本不断升级科技创新战略,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在其他产业中的应用,陆续出台了《人工智能技术战略》《集成创新战略》《综合创新战略》等战略,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助力打造“超智能社会”。

① 不断升级科技创新战略。从2013年开始,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制定《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提出从智能化、系统化、全球化的角度推动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4》提出要聚焦信息通信(如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机器人和控制系统技术等)、纳米(用于开发元件、传感器和具备新功能的先进材料)和环保三大跨领域技术。

② 加强数字信息产业建设与应用。2012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日本复兴战略》,明确将通过数字信息产业振兴日本经济。

③ 以制造业为核心打造“超智能社会”。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2017年3月,日本政府提出,要发展被称为“互连产业”(Connected Industries)的数字经济。

④ 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2017年3月,日本政府发布了《人工智能技术战略》,既明确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重点,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强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还进一步规划并部署了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提出了具体的战略路线图。该路线图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各领域发展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2020年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渡);第二阶段是在多领域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共事业(2025—2030年完成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过渡);第三阶段是连通各领域以建立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4.俄罗斯数字经济政策

俄罗斯期望通过实施数字经济改善人口危机,以及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问题,出台了《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规划》《俄罗斯联邦国家科技发展计划》《2030年前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从顶层设计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5.德国数字经济政策

德国积极践行“工业4.0”,不断升级高科技创新战略,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相继推出了《数字议程(2014—2017)》《新高科技战略——为德国而创新》《智能服务世界》《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要点》《德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国家工业战略2030》等战略。

① 深化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2013年4月,德国联邦政府提出实施“工业4.0”战略,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物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② 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德国联邦政府在2016年3月发布的《数字化战略2025》中指出,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德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十大行动步骤之一,该行动重点在于支持中小企业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中小企业商业流程数字化转型。

6.英国数字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注重数字经济顶层设计与立法保障、增强网络安全与治理能力,不断升级人工智能战略,坚持以“数字政府即平台”理念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府数字服务效能,先后发布了《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政府转型战略(2017—2020)》《英国数字战略》《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动》等。

7.印度数字经济政策

印度在传统软件业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覆盖与应用,加速发展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强个人与公共数据保护,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步伐,相继推出了“数字印度”计划、《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讨论稿)等,推动本国的数字经济发展。

1.2.2 我国数字经济政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局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也纷纷加快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

总体来看,我国数字经济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我国数字经济政策数量迅速增长,层级不断下沉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数据,2016年,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出台23个数字经济相关政策,2017年累计出台30个数字经济相关政策,2018年和2019年分别出台37个与48个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其他部委出台的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数量也在稳步增加,2016年累计出台32个相关政策,2019年累计出台102个相关政策。另外,各地出台的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数量迅速增加:2016年,各地累计出台189个相关政策;2017年,增至270个相关政策;2018年,大幅增加到465个相关政策;2019年,累计出台605个相关政策。

(2)产业数字化政策是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顶层设计、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政策稳步增加

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突破口率先发力。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数据,2016年,产业数字化政策累计出台190个,顶层设计、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3类政策的数量均较少。2017年,产业数字化政策增加至251个,顶层设计和数字化治理政策均为35个,数字产业化政策达到95个。2018年,所有政策数量均有明显增加;产业数字化政策的增幅明显,增加至368个;顶层设计、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政策的数量分别达到80个、165个和77个。2019年,产业数字化政策的增幅略微放缓,增加至430个;顶层设计、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政策稳步增加,分别为123个、241个和117个。

(3)从以数字化转型为主向均衡发展转变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数据,从政策数量占比来看,产业数字化政策是数字经济政策的焦点:2016年,产业数字化政策占比为73%,数字产业化政策占比为17%,顶层设计、数字化治理两类政策的占比均在10%以下;2017年,顶层设计、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政策占比均扩大;2018年,产业数字化政策占比下降至53%,其他3类政策占比进一步提高;2019年,产业数字化政策占比为47%,顶层设计、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政策的占比分别增至14%、26%与13%,呈现出更加均衡的态势。

(4)数字化转型政策向多领域渗透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各领域融合的不断深入,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多领域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为了顺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趋势,我国加速制定数字化转型政策。例如,国务院在工业领域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先进制造业进行规范和指导;在交通领域出台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以“数据链”为主线,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网络化的传输体系和智能化的应用体系,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金融领域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整治力度,防控金融风险;在商务领域先后发布了《网络交易价格举报管辖规定(试行)》《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工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等规章和行政性文件,规范网络价格和交易服务行为。

1.数字产业化政策

(1)数据政策不断深化

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发展大数据的重要性,加快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16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农林业、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交通运输、医疗健康、能源等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了各自行业的大数据相关发展规划,逐渐完善大数据政策的布局。

(2)技术与政策加速聚焦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台了多项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深化数字技术研发应用,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7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该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并指出从提升技术水平、增强产业能力、推动行业应用、保证网络安全、营造产业环境等多个方面,推动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旨在明确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规范和促进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健康发展,规避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风险,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3)产业政策稳步升级

我国重视创新驱动和科研投入,积极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提升高端有效供给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9年8月,科学技术部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提出“通过建设开放创新平台,着力提升技术创新研发实力和基础软硬件开放共享服务能力,鼓励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的开源开放,支撑全社会创新创业人员、团队和中小微企业投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扩散与转化应用,使人工智能成为驱动实体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引擎”。

(4)新型基础设施政策持续演进

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还包括数字化转型后的电网、水网、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提供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基本功能,支撑新模式、新业态孵化与商业模式的创新。

2.产业数字化政策

(1)第一产业数字化转型策略

① 智慧农业方面。2019年5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10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到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

② 农业电子商务方面。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该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

(2)第二产业数字化转型策略

近年来,我国全力推进工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增添了动力。

① 智能制造方面。2016年12月,《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该文件强调,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② 工业互联网方面。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发布。该文件提出,要加快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

(3)第三产业数字化转型策略

数字化转型有力推动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

① 电子商务方面。201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出台,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电子商务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

② 互联网金融方面。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该文件提出,发展智能金融,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

3.数字化治理政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治理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一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目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在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重塑社会形态的同时,也给传统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等带来巨大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治理,主要从多元共治、技管结合和数字化公共服务三大方面推动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升。

(1)多元共治政策加速落地

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和配置资源的基本单元。在平台上,用户、消费者、第三方、政府等广泛参与,形成一种生态,多方参与治理的能动性被极大激发,平台治理责任与义务更加突出。

多元共治政策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落实平台责任,将平台纳入治理体系,充分履行平台在数字治理中的作用和义务;二是充分调动数字化治理中的各方力量参与治理。

(2)技管结合政策逐步强化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的不断深入,顺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趋势,强化技管结合,应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与管理水平,成为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政策重点。

(3)数字化公共服务政策加快拓展

数字技术加速向经济生活各领域拓展,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动数字化社会逐步形成,为数字化公共服务提供广阔空间。各级政府纷纷加快数字化公共服务政策实施,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

① 智慧城市管理方面。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汇聚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环境、交通等数据信息,加强智慧城市统筹,提升电力、燃气、交通、水利、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等,这些都是各地政府积极推动的政策方向。

② 医疗健康方面。2018年7月,《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发布,要求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进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并逐步推动实现居民电子健康卡、社保卡、医保卡等多卡通用,以及脱卡就医,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③ 交通方面。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驱动下,近年来,交通领域发生了很大变革,大力发展数字交通,形成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和核心驱动,促进物理和虚拟空间的交通运输活动不断融合、交互作用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势在必行。

1.3 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推动,更需要企业等各类微观主体的落实。作为基本、重要、广泛的市场主体,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决定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真正实现。

数智化是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企业都要面对的大趋势。在数智化转型大潮中,如果企业不进行数智化转型,那么企业可能会被用户抛弃、被竞争对手超越,甚至抱憾出局。数智化转型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我们从企业自身层面进行说明。

(1)“大企业病”阻碍企业发展

随着企业的盲目、快速扩张,“大企业病”问题凸显,主要体现为业务庞杂、信息不畅、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数据孤立、重复建设、缺乏创新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数智化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及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价值,这是已经被众多先进企业证实过的。数智化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和业务问题的“钥匙”。

(2)精细化运营已成为企业“必修课”

今天,世界已进入VUCA时代——我们正面对着一个具有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特点的世界。“易变性”是变化的本质和动力,也是由变化驱使和催化产生的;“不确定性”是指缺少预见性,缺乏对意外的预期,以及对事情的理解和意识;“复杂性”是指企业为各种力量、各种因素、各种事情所困扰;“模糊性”是指对现实的模糊,是误解的根源,以及各种条件和因果关系的混杂。在VUCA时代,企业的经营必须以用户为中心,时刻关注用户的体验感受。这就要求企业走精细化运营之路,精细化运营已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利用数据洞察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心理变化,帮助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是企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普遍做法。当前,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被企业所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成为精细化运营的技术底座,应用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用户需求,并进一步迭代优化产品、优化流程,使得个性化针对性运营成为可能。

除企业内部因素以外,外部因素也会对企业数智化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

1.3.1 全球数智化趋势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新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往往会引发社会变革或工业革命。21世纪以来,数智化技术引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孕育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处在重大突破的关口,时代巨轮不可逆转地挺进了数智化时代。

同时,全球企业上云和数智化转型的进程,以及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在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众多企业高管表示,数智化时代的大幕已拉开。数智化已经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趋势,政企的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

从宏观上来看,环境在变化。

(1)在VUCA时代,企业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随着VUCA时代的来临,商业环境变得与过去不同,市场节奏变得更快,信息流转更加透明。在面对不断出现的跨界者、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快速的技术迭代时,企业无法避免地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适应和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字化战略扩大规模、提升效率和发掘新机遇。

(2)实体经济增长趋缓,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下降、虚拟经济泡沫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趋紧、下行压力加大,出现了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效益下滑等问题。而我国的数字经济增长迅猛。2019年,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指出: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9.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0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2.28%上升至33.22%。另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随着中国迈向数字化新时代,预计从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占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中的0.3%~1.0%。我国数字化发展进入了动能转换的新阶段,数字产业成为数字化发展的主引擎。

(3)数据红利时代来临

数据红利正在快速释放。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终端得以更进一步从固定场景转变为移动场景,带来的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存储、数据的运算的量级都比以前有指数级增长。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迅速普及,大数据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大,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种种迹象表明,数据红利的时代已经来临。

1.3.2 政府政策导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在迈入数智化时代。为了鼓励企业数智化转型,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步伐,2020年4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旨在鼓励企业推进数智化转型,为企业注入创新发展新动力。

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五篇中明确指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产业、社会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互相促进,社会与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营造了发展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则为社会与政府数字化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体,不仅关乎企业本身的未来,也与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上下游密切相关。

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我国企业数智化转型迎来新机,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数智化建设的共识。

1.3.3 行业竞争态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精细化,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就国内市场而言,企业大多通过“价格战”形式进行竞争,但这一竞争形式将影响所有行业,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除此之外,来自非本行业的竞争也屡见不鲜。这些因素对企业数智化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1)同行业竞争激烈

目前,市场竞争的“主战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存量竞争时代的强者已经抢占了存量市场大部分份额,市场必然出现“粥少僧多”的局面,行业竞争加剧难以避免。随着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内企业进入战略调整的关键阶段。如果按照传统的经营模式,那么企业很可能会进入衰退期。只有进行全面变革,才有可能实现行业的重振。

(2)来自非本行业的竞争加剧

在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来自非本行业的竞争也在加剧。传统行业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也来自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近几年,这类案例不胜枚举,如微信等社交软件直接冲击了移动运营商成熟且营收颇丰的短信业务,“K歌”娱乐软件等让KTV等行业遭受严重冲击……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已经在改变,颠覆一个行业认知的可能是与该行业风马牛不相及的新事物。

1.3.4 市场需求倒逼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

在VUCA时代,企业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围绕用户需求,时刻关注用户的体验感受。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倒逼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下面我们从用户层面对此进行解读。

(1)用户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渗透,普通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已经在快速“数字化”。各类智能设备、传感器加速了用户的数字化进程,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数字化的用户。

(2)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随着人类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精神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在用户需求个性化愈发明显的情况下,需求变得层次化。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很多消费者追求独一无二、高品位、时尚、归属感等,过去千篇一律的商品及销售模式已经无法迎合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

(3)场景发生迁移,沟通方式需要改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更多的服务场景。电商平台将人们的线下购物场景搬到了线上,在线教育把学生在固定教室内的集中式学习模式变成了居家的“网上云”学习模式,直播平台将商场中的销售模式变成了线上“带货”模式。另外,原来很多受限于地理空间的固定式服务场景已经被移动式服务场景所取代。场景发生了改变,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方式也要随之变化。用户在哪里,企业与其沟通的触点就应该在哪里,否则用户就会抛弃这个企业。

1.3.5 总结

从宏观上来说,在VUCA时代,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问题,企业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才能紧跟市场节奏,把握商机,并实现创新突破。

从中观上来说,行业内的竞争与来自不同行业的竞争加剧,迫使企业思考如何从数据红利中发现新的市场空间,找到新的变革之路。

从微观上来说,用户的变化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进程,用数据运营的方式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与智慧化程度。

在VUCA时代,如果企业不及时进行数智化转型,就有被淘汰的风险。众多企业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数智化转型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以数字化为手段才能在新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您还可以扫码二维码, 关注【异步社区】微信公众号,回复“e60739”直接获取,同时可以获得异步社区15天VIP会员卡,近千本电子书免费畅读。

相关图书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第2版)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第2版)
业务敏捷:打造数智时代的高适应力组织
业务敏捷:打造数智时代的高适应力组织
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让商业更智能
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让商业更智能
计算广告: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第3版)
计算广告: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第3版)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